景深
当数码相机的镜头聚焦在拍摄对象上面时,被拍摄主体与其前后的景物会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做景深。决定景深的因素主要有3个,分别是镜头的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的大小。
1、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在光圈、快门固定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大。

左边使用长镜头,右边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出景深的差异
2、距离拍摄体越近,画面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画面景深越大
同一场景下,固定光圈、快门、镜头焦距,离被摄体越近,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景深越大。

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3、光圈越大,画面景深越浅;光圈越小、画面景深越大
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就会变大。

左边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注意人物身后背景清晰程度的差异
我们通过单反相机取景器看到的图像是所配镜头的最大光圈所呈现的效果,那么,如果我们设置的光圈不是最大光圈时,要怎样才能看到景深效果呢?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早期的镜头环上面都有景深的速查表,可以从上面读出景深的范围和长度,但是现在的自动对焦镜头大都舍去了这个设计,要不就是在镜头上附个非常简陋的景深表,实用功能不大。另一个方法是利用相机的「景深预视」功能,单反相机配备了实用的景深预示功能,按下景深预视功能键后后,取景器中就会呈现设定光圈值下的画面景深效果。不过它的缺点是当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因为进光量变小,而使得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看出去会变得比较暗。
一般而言,我们拍摄风景时常利用大景深来表现整个清晰的场景,所以会实用小光圈来拍摄。使用的光圈大小要根据拍摄题材和拍摄意图来进行选择。在凸出主体,凸显主题时,一般使用大光圈、浅景深效果;在表现环境,用环境衬托主体或表现画面丰富的细节(例如风光摄影)时,一般采用小光圈、大景深。
(责任编辑:黄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