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闪光灯
一、合理设置闪光模式
一般数码相机都内置闪光灯,而且不少机型还可以外接闪光灯。闪光灯模式的设置包括3种:自动闪光、强制闪光、无闪光,且多数相机会另加1-2种特殊模式:“防红眼、慢速”之一或全部,在操作方式上一般是有一个按键就可以控制,少数机型要配合菜单选择某些模式,使用前要仔细查看一下。另外,数码相机都有休眠模式,当从休眠唤醒时或者关机后又开机时,闪光模式可能会改变,不同的机型有不同的缺省模式,不一定都能记忆上次调好的状态,部分机型甚至在切换“浏览/拍摄”状态之后也会发生闪光状态的改变,所以拍摄前一定要留意检查一下。
二、分辨闪光灯的使用场合
1、一般需要使用闪光灯的场合
1)没有灯光,或者灯光昏暗,拍摄对象亮度不足的时候,比如拍摄夜景人像。
2)逆光、侧逆光拍摄,拍摄对象与背景的亮度反差较大的时候。比如逆光拍摄人像。
3)画面中同时有发光物体和不发光物体的时候,比如电视机屏幕,如果不用闪光灯则只能看到屏幕画面而电视外壳却是漆黑的。
4)拍摄对象不同部位亮度严重不均匀时。
2、一般需要关闭闪光灯的场合
1)超出闪光灯作用范围,且无法通过调整距离进入这个有效范围的场合。白天一般不超过2米,晚上不要超过3米,才有好的效果,否则用不用都一样不会有理想效果,某些相机闪光灯比较强的例外,参考其说明书吧。
2)在昏暗的场合,如果拍摄对象的背景是大面积发光的场合,比如大家去海底世界,穿过海底隧道拍水下世界的时候,又比如彩色的音乐喷泉,用了闪光灯反而漆黑一团,此时应通过曝光补偿来解决。
3)物体过近时,比如在15厘米以内近拍的时候一般不用闪光灯,否则物体表面亮度会不太均匀,某些部位可能曝光过度。
4)闪光灯与物体之间有障碍物的时候,比如近拍的时候,镜头可能会彻底阻挡闪光灯的光线,失去作用。
三、使用时要避免曝光不均匀
当物体表面比较光亮的时候,闪光灯的强烈反光会在照片上留下一个大亮点,破坏了整体效果,比如拍摄玻璃橱窗里面的物体、包了一层塑料薄膜的物体、以及在拍电脑板卡等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反光点,有膜的最好去掉膜,易反光的可将相机尽量远离物体(通过变焦镜头调整画面大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适当变换相机的角度,侧着拍摄,就可以使亮点反射到画面之外了。
四、正确使用慢速同步闪光模式
使用闪光灯以后,快门速度会加快,但是如果背景是漂亮的彩灯,反而会因此显得曝光不足,现在很多数码相机都有慢速同步闪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快门的速度不因为闪光灯的开启而变快,闪光灯可能连续闪两次,期间保持快门开启,或者快门先开启一段时间再闪光,或者闪光后再保持一段时间,无论哪种处理方式,原理都是一样的,即主题和背景都得到了合适的曝光亮,要注意的是此时曝光时间延长,一定要拿稳相机,或配合三脚架,并提醒被摄者在闪光灯亮之前和亮完以后的几秒钟里保持姿势不要动,否则图像会因手的抖晃或物体的移动而有重影发虚。另外,当静止的灯光背景比较暗时,往往需要适当加大曝光补偿,而由于被摄者离得近,在闪光灯的作用下可能会过于明亮,此时建议适当减小闪光灯的光强,防止曝光过度,减小闪光强度的具体方法参看后面。
五、如何调整闪光灯的亮度
闪光灯的最大亮度一般由其自身特性决定,要增加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巧妙地降低强度,方法是用纱布或者透明纸遮挡,一般一层纱布可以减弱到50%,2层可减弱到1/4左右。在实战中,往往没有这样的条件找纱布,那么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手指直接挡住闪光灯!注意,不要挡在闪光灯的中央部位,而是要从其边缘开始向中央挡,手指要贴紧,这个方法很有效。
六、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闪光灯可能造成的红眼
几乎所有的相机都有防红眼闪光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此模式下曝光时间会延长,一定要保持机身稳定,或使用三脚架辅助拍摄。
2、注意闪光灯照明的有效距离
一般的相机闪光灯功率都比较弱,因此距离范围有限。白天光线强的时候,逆光拍摄有效距离可能只有1-2米,夜间比较长,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闪光灯有效范围不超过3-5米。
3、注意镜头保持清洁
在夜间使用闪光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镜头是否清洁,这点相信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数码相机的镜头前一般有一片保护玻璃,其上如果有灰尘的话,白天用可能影响不大,但到了晚上使用闪光灯的时候,会造成明显的光斑。
(责任编辑:黄超琼)